当前位置:71优秀范文>八年级下册24课小练笔(通用5篇)

八年级下册24课小练笔

2022-06-22 01:35:08会员整理

篇一:八年级下册24课小练笔

透过“苦”字读主题

黄佳颐

《唐诗三首》写了众生之苦。

《石壕吏》中,百姓苦,小吏苦,老妇和她的家人们也苦。那时正值战乱,国家抓人充军,所以才会“有吏夜捉人”,而小吏其实也苦不堪言——谁想晚上出来抓人呢?由此可以看出朝廷上的掌权人,也不给官员好待遇。老妇的儿子们已经“邺城戍”,还战死了两个,现在甚至要来捉老翁了,老妇心里有苦难言。但她宁愿自己受劳役之苦,也不愿把老翁、孙母交出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亲人之间的感情弥足珍贵,是苦中微小的慰藉。

《茅屋为秋风破歌》中,杜甫一家饱受生活之苦。秋风把屋子的茅草吹走了,更糟的是,南村的小孩还故意把茅草拿走了。“老无力”的杜甫心中又急又无奈,是无能之苦,只得“倚仗自叹息”。回到家,依然很苦。被子不暖,还破了洞,屋里还漏水,潮湿又寒冷,有志之士杜甫又开始忧国忧民了。唐朝有了这“安吏之乱”,恐怕命不久矣,而无数个像我这样的“寒士”也一定在经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苦难啊!最后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彰显了杜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杜甫的这两首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统治者黑暗无能的控诉,对平常老百姓的关怀和担忧。我想,他是“宁叫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的。

《卖炭翁》讲述的是一个卖炭翁被强卖炭的事。卖炭翁整天拼命砍柴、卖炭。却还“身上衣正单”。不难想象他以前也不止一次被欺压、被掠夺。沦落到这样处境的他,只能“心恢复炭贱愿天寒”,突出了他的生活之苦,处境之艰难。刚歇下,两位官员借皇帝下令买东西为理由,强行低价购买卖炭翁的炭。“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数词和量词的强烈反差,突出强调了太监的丑恶和可恨。面对趾高气昂的官兵,自知地位卑微,无权无财的卖炭翁,只得默默惋惜,痛苦。

三首古诗所写的“苦”,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人民百姓共同的痛苦,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描写了被黑暗社会摧残的人们。这三首现实主义诗歌,是诗人们真情的流露,更是时代的镜子。

篇二:八年级下册24课小练笔

透过”苦”读出《唐诗三首》

陈俊曦

《石壕吏》—苦中有大爱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原本生活就很艰难的老妇却还要面对小官的怒吼,从中看出老妇的害怕和无奈。“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里老妇人是在向小官说明自家的情况,可见老妇的家庭为战争牺牲巨大,而小官仍要继续抽丁补充兵力。“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翁已走,为了保护孙子和孙母,只能自己服兵役,已无退路,可见老妇面对苦难时主动牺牲的精神,苦中有大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苦中有大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见作者很贫穷,连风都在“欺负”作者,将草屋撒的到处都是,而南村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另作者愤怒的同时也在叹息自己的“老无力”,下大雨时,作者“至今丧乱少睡眠”www.71best.cn,既忧自己,也忧国,最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天下贫寒士人的愿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体现了作者舍己为人的精神

《卖炭翁》——苦中有悲悯

首先“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人已苍苍却仍从事烧炭卖炭,“十指黑”提示其职业,工作艰难,而卖炭所得也只能供”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让我们感受到底层人民生存的艰辛,累时也只能坐在地上歇息,和他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宦官的翩翩,面对他们的掠夺,百姓却无能为力,不禁让人感到寒心,而”半匹红纱一丈绫”,和”一车炭,千余斤”的轻重对比,也可见宦官的无情,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同情。

总的来说,以上三首诗都体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都能从一件小事看出当时人民的现实遭遇,感受到作者的同情和大精神。

篇三:八年级下册24课小练笔

透过“苦”字读《唐诗三首》

戴天凤

《石壕吏》之苦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得以体现。一位小小的石壕吏可以大声怒叱人民,随意将自己的气愤、不满强加在人民身上;而老妇家中遭遇了可怕的悲剧,也只能忍气吞声,把自己的无奈和恐惧藏起来,在内心里啼哭自己的命运之苦。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的大风”,“南村的群童”,“如麻的雨点”无一不在欺负着老迈的作者。八月的大风将茅草吹飞,南村的群童顽皮,偷盗茅草,偏偏又遇上如麻的雨点,把没有茅草的茅屋浇了个透。作者无奈,却只能自叹,叹自己老迈无能。而战乱所带来的又何止作者一人的苦呢?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体现了以卖炭翁为首的贫苦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可文中的卖炭翁,为了能多卖出一些炭,即使身着单衣,也盼望天气寒冷,卖炭得钱生存。但黄衣使者仅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抢走了卖炭翁赖以生存的千余斤炭,这反映了当时百姓的凄苦、可怜。

这三首诗都通过叙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人民之苦。

篇四:八年级下册24课小练笔

《唐诗三首》的苦

李馨容

《石壕吏》中,诗人叙写了一件官府强行征兵的事,描写了百姓家庭支离破碎的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交代了老妇的家庭情况,老妇的两个儿子都已战死,家早已破碎,官府却仍然来征兵,体现了战乱时百姓生活的悲苦与官府的无情、冷血。“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妇为了保全自己还在吃奶的孙子,主动提出愿意去前线为战士们做饭。写出了老妇牺牲精神和为家人的付出与爱,但是这对这个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从这首诗中,我读到了战乱时百姓生存下去的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叙写了一件房顶茅草被偷走的事,写出了自己战乱时生存艰辛的苦。“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中,作者面对茅草被盗却没有任何办法。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老迈年病的感慨和茅草被盗的无可奈何。“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茅草被偷却恰逢大雨,雨水淋湿了整间屋子,没有一处是干的。这句话从侧面描写出了诗人生存的艰辛。即使生活苦不堪言,诗人仍然心系天下,最后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希望天下百姓都能不再受战乱之苦,生活幸福。

《卖炭翁》中,诗人通过写宫中的太监强行用低价买走卖炭翁的炭这件事,描写了卖炭翁生存艰辛的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单”和“寒”形成强烈对比。即使衣服单薄,卖炭翁却希望天气冷一些,好多卖些炭赚钱。写出了卖炭翁为了生存的“不择手段”,也从侧面描写了卖炭翁生存的艰辛与不易。“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太监强行买走卖炭翁的炭,卖炭翁却连可惜都不敢,只能看着他们“翩翩”离去。《卖炭翁》中,百姓的生存之苦力透纸背。

篇五:八年级下册24课小练笔

《唐诗三首》的苦

萧婉仪

《唐诗三首》中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都是现实主义诗歌,写尽了生存之苦。

《石壕吏》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写小吏的训斥和老妇的苦苦诉求,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妇的孤立无助,也形象生动说明了小吏欺人太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没有直接点出“苦”一字,通过“布裘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书写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文的“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更足以说明作者对生活的哀叹,这怎么是“苦”一字所形容得了的?

《卖炭翁》课文的注释中,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从中可以知道在唐朝的宦官强行低价买物,“苦”字写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诗中的卖炭翁深受其害,“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老翁身着单衣却一心想要天冷,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人来买他的炭,反常的心理背后掩藏的难以言说的生存苦境。最后太监来了,辛苦烧制的千余斤炭被掠走,卖炭翁却连“惜”的权利都被剥夺,低价卖给太监还需强颜欢笑,人可悯至此。

三首诗分别透露出战乱、饥荒、乱政的社会现实。诗人在写作的同时也进行了巧妙的构思,例如《石壕吏》中的老妇其实是在小吏的一次次逼问下才说出了所有事实,明写老妇,实则暗示了小吏的循循逼问。诗人的诉求、哀伤和悲痛道不尽社会的黑暗,百姓的艰难。